【金融愿景】如何将“闲置”的国有资产转化为发展资源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全国国有行政资产总额达到68.2万亿元。如此巨大的“蛋糕”如何管理并有效利用?经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动全国行政机关现有国有资产盘活置换。国有行政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和重要保障。根据近日发布的《2024年综合报告》《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提出,到2024年底,中央国有资产总额为6.6万亿元,地方国有资产总额为61.6万亿元。近年来,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强了行政机关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单位和场所资产闲置、浪费现象依然存在,运行效率低下和短缺现象并存。 “睡”“吃灰”,而其他地方急需资产却得不到,解决这一问题不能只靠优化增量,而必须更加注重盘活存量、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巧妙地与行政机关拥有的现有国有资产下“棋”,通过盘活、共享,实现资产的优化利用。财政融资和资源配置的效率。这也是党政机关主动过好日子的必然要求。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的地区,要严格控制新增资产配置,加大盘活存量资产力度。要实现振兴和交流,首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家庭背景,打牢管理基础。房屋、土地、车辆、大型机械、办公设备等。行政机关现有国有资产规模大、分散广、形式多样。实现高效的再生需要清晰的核算。他透露,2019年以来,中央层面首次承认国有行政资产“所有权”。随着资产变化,各地区必须持续进行严格、准确的发明人清查y 和统计数据。不仅要有总量数据,还要有多维结构数据,加强数据分析,盘活闲置、低效资产,保持“账本”扎实,利润思路清晰。发现“家庭资产”,也要调整自己的“家庭资产”,大力促进这些资产的盘活和利用。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例如,湖南省“对内挖掘一系列潜力,改善民生福祉”、“处置一系列项目回笼资金、提高盘活效益”、“推出和共享一系列项目加快资产流动”、“市场化运营一系列项目提高资产效率”、“特许经营一系列项目激发投资活力”。要根据实际情况多措并举,如优化资产管理等。管理,加强溶剂互换,考虑集中管理等盘活办法,提高资产使用和处置效率。 “振兴”不一定要在单个部门、某个地区内进行,而是需要各部门、各层级、各地区协作共享,尽可能有效地配置资源。截至2024年底,全国政府资产调整交换平台基于一体化预算管理系统,已收集超过30万条资产调整需求和交换信息,完成了一系列资产调整工作。例如,中科院研究机构的一些科研设备使用10多年就不能满足科学研究的需要。这些都转给了当地需要设备的高校,为学校节省了280万元,有效支持了科研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交换平台可以有效打破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信息壁垒,使国内有价值的资产物尽其用,提高资产利用效率,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为了有效利用该平台,重要的是信息登记和资产比对,鼓励各级政府机构将所有可以在平台上使用和共享的资产信息纳入其中。在此基础上,提高供需双方信息的准确性,实现资产的合理高效配置。达到目的。共同管理机构盘活存量国有资产、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不是临时措施,而是长期政策。通过优化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政府运行成本,把更多的财力用于人民生命安全、科技创新等各项工程的发展。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曾金华)
(编辑:王菊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