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上市公司如何实现从“季节热”到“全年热”的转变?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小伟 围绕发展冰雪经济,行动经常在各地开展。近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黑龙江省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6年)》,重点建设世界一流冰雪度假区和经济冰雪高地。第十九届新疆冬季旅游工博会暨2025新疆雪热节将于2025年11月14日至2026年1月14日举办。此外,吉林、甘肃、辽宁、河北等省份也出台了促进冰雪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由于这些措施,“冰雪热”变得更加严重,资本市场对冰雪经济的预期也有所增强,相关上市公司股价也逐渐上涨。但“冰雪热”背后,行业深层次问题也不容忽视。冰雪经济具有重要的季节和区域特征,产业链上市企业往往面临一暖三冷的尴尬境地。在此背景下,笔者认为冰雪上市公司可以从四个方面发力,从“短期畅销”向“全年稳健经营”转型。首先,我们开发高科技设备和高端雪,利用先进技术打破季节性依赖。高端冰雪装备国产化不仅是我国扶持政策的重点,也是上市公司克服季节限制的重要抓手。在领域造雪设备方面,上市公司可开发易于移动、组装的造雪机,为南方室内滑雪场提供基础设备,打破各地区的气候限制。还可出口国外市场,全年保持稳定运营。同时,上市公司可以将太阳能发电技术、储能技术和制冰系统相结合,减少车站滑雪活动的能耗,缓解冰雪坡道的运营压力,无论季节如何。此外,上市公司可积极开发虚拟现实滑雪模拟器等产品,让消费者低成本体验冰雪乐趣,扩大消费链。然后就是大名鼎鼎的yoUne P,借助衍生品激活消费潜力。开发冰雪衍生品是打破季节依赖的重要途径,合作共赢知识产权的发现可以增加产品的价值。上市公司可以深度融合冰雪元素和文化知识产权,开发文具、服装、数码配件等产品,让周边产品即使在无雪季节也能通过线上渠道持续畅销。提高衍生品收入占比,将有效提升上市公司管理层稳定性,有力支撑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三是打造冰雪赛事,构建常态化运行环境。上市公司可打造冰雪赛事闭路循环,“校园集训→地区联赛→全国总决赛”,常年举办冰球、冰壶、花样滑冰等冰雪赛事,无雪季节保持室内运营。同时,上市公司可引入热门赛事,升级单体滑雪场运营打造“热门赛事+场馆服务+转播营销”的综合模式。淡季期间,可以通过赛前策划、裁判培训等服务来填补收入缺口,可以部分平滑季节性运营因素造成的波动。最后,跨国医疗保健行业正在探索冰雪的长期医疗保健效果。上市公司在冬季可以推出套装产品,如注重滑雪后放松肌肉的“冰雪运动+温泉疗法”;在夏季则可以推出套装产品,如升级为夏季养生产品,提高无雪季节酒店入住率和相关设施设备的利用率。此外,产业链企业还可以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发呼吸系统、关节健康等治愈课程,形成全周期服务链。“运动-防护-康复”吸引富裕中老年顾客,打破雪季消费依赖。总体而言,上市公司需要构建覆盖全季节、全地域的商业生态圈,聚焦技术创新、协同知识产权赋能、支持赛事经营、延伸健康产业,实现从“四季温暖”到“四季温暖”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