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提出了哪16个“强国”?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十五五”规划列出了16个建设“强国”的目标,提出了12个发展战略问题。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夯实实体经济基础”的标题下,提出“加快制造强国、高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建设”。在“加快建设高水平国家”主题下,“引领科技自力更生、自给自足,发展新的生产能力”的主题提出“合作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先进市场经济体制,增强发展动力’高质量滚动”,提出“加快在“扩大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中提出“加快贸易强国建设”。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不断推进农村全面振兴”中提出“加快农业强国建设”。在“加快农业强国建设”中提出“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海洋强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力,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在“不断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等部分提出“推动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数字中国”、“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平安中国”的目标。通过这16个“强国”,我们可以更好地形象地想象中国“十五五”期间的发展新格局,你就能立体地理解和把握。首先,为什么提出这个“强国”的目标?“强国”,正如其名。所谓“强国”,就是把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全面强国,才能获得坚实的基础和一定的保障。比如,“强国”是我国的经济灵魂,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很多产业上,仍然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下游,面对日益发达的工业化,没有足够的先进技术含量的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只有深化实体经济、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才能率先发展、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因此,如果金融实施不当,经济发展可能会受到阻碍。其次,这些“强国”的建设基础是什么? “十四五”期间,众多“强国”实现稳健发展,制造业强国取得新进展,从2020年的31.3万亿元到2024年的40.5万亿元,制造业整体规模连续15年增长。让我们继续成为世界第一。运输能力迈上新台阶。到2024年底,全国超过三分之一的州将拥有城际高铁连接,三分之二以上的州将拥有县际高速公路连接。 “四好乡村路”建设获批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64万公里。科技力量爆发新动力。上述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十三五”末增长42%。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将超过3.6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48%。全国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2020年第14位上升到2024年第10位。强国在教育领域取得新成就。建设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教育体系。到2024年底,246个区县实现均衡优质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累计为社会培养5500万人才,75%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和技术发明奖章来自高校。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覆盖更多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7亿学生。第三,要建设这样一个“强国”,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 “十五五”规划的建议既是使命宣言,也是路线图。 16个“强国”都有相应的计划和协议。这些“建议”包括“工业行业”,例如制造业和运输业。提出以“侧向强国”为目标,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服务业高效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基础设施体系等,全方位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农惠农政策实效。强调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坚决推进农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为坚决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建议》主要制定了坚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繁荣文化企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影响力等四项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加快贸易强国建设,重点提升外贸质量效益、推动创新积极的贸易发展。建设能源大国,必须持续提高新能源供给比重,推动安全可靠有序替代化石能源,努力构建新能源体系。加强海洋开发、利用和保护,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关键。国家的强大不仅体现在硬实力上,更体现在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结合上。除了建设强国之外,《建议》还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出发,提出了建设健康中国、安全中国等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逐步推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断努力、不断奋斗。让我们坚定“强国”的目标,只争朝夕,砥砺前行,继续不懈努力和奋斗,实现我们的强国梦。美好规划,确保我们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取得决定性进展。 “中华民族的伟大”的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
(编辑:朱晓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