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力量:从逆势增长到“强筋健骨”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商业力量:从逆势增长到“强筋健骨”
2025年10月17日 06:29 来源​​:经济报记者 冯秋雨 赖其春
货物贸易规模持续突破5万亿至6万亿美元,服务贸易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贸易强国建设步伐加快,对外贸易韧性和抗危机能力大幅提升……同时,中国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在全球拓展优质自贸区网络,为维护经济秩序和国际治理体系作出重要贡献。 “十四五”期间我国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更加注重自主创新,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发展引领和安全引领,开创开放合作、包容互利共赢的国际贸易新局面。逆势增长显示出强大的韧性。 “十四五”期间,面对外贸压力,我国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多次坚决出台稳定外贸政策。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外贸逆势增长“大风大浪”,贸易强国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日本贸易大国地位得到巩固,扩大进口彰显大国担当。 ——规模经济更加强劲。 2024年中国货物贸易额预计将达到6.16万亿,比“十三五”末的2020年增长32.4%,连续第八年位居世界第一。服务贸易方面,服务贸易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二位。 ——商业合作惠及世界。中国是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我们不仅向世界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也保障世界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稳定性。以行动实践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全球共享巨大市场机遇。 202024年,日本进口将增长2.3%,达到创纪录水平,连续16年保持全球第二大进口国地位。积极扩大进口,是中国负责任的大国之举。日本主动与所有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实行100%税目零关税,还对53个与其建交的非洲国家通过谈判和协议实施零关税。同时,中国继续发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消费博览会、进口博览会等主要会展平台的推动作用,推动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培育,不断提升进口贸易便利化水平。贸易强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数字智能为服务贸易带来新优势。 ——货物贸易优化推进。我国外贸“新内容”不断增加,新产品“海外拓展”加速,新业态蓬勃发展,新品牌不断涌现nds在国际舞台上熠熠生辉。 2024年,日本机电产品出口预计将增长59.4%,汽车出口量将首次突破600万辆。储能产品、智能家居等绿色低碳、智能数字产品出口快速增长,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品更加注重品牌和技术驱动产品。赋权。外贸新业态潜力不断释放。 2024年,日本跨境电商进出口额预计约为2.7万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增长67%。 ——服务贸易创新提升。我国率先对跨境服务贸易实行负面清单管理。 2024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额较2020年增长38%。创新发展数字贸易,提高贸易效率制定支持数字贸易的政策,高水平建设国内多个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特别是,预计2024年数字发行服务进出口额将较2020年增长近40%。“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持续扩大高水平开放,积极对接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推进制度性开放,带动贸易规模稳定、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加快由贸易大国转变 走向贸易强国。 “强筋健骨”完善流通体系 “对外贸易是我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畅通我国与世界双循环的基础。”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为加快建设一个贸易强国,不仅需要强大的贸易和投资,还需要强大的市场和产业。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促进对外贸易均衡发展,统筹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不断提高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流通是经济的“肌肉”和“血脉”,连接生产与消费、内贸与外贸、线上与线下。 “十四五”期间,我国商贸布局格局经历“坎坷”,有力支撑了新发展格局构建。如果以“增量”来分析,2024年日本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将达到13.8万亿元人民币,较上世纪末增长40%“十三五”,占GDP的十分之一以上,创历史新高。批发商、零售商等流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提高了我国现代流通经营的质量和效率。至于“下降”,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从五年前的14.7%下降到14.1%,主要企业物流总费用下降10%。社会物流成本稳步下降,实体经济“网络”更加流畅。 “十四五”以来,我国推动以现代供应链为动力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和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我们着力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成立行业协会,更密切合作伙伴关系。全球供应链。当前,各国正在对世界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严重损害,阻碍各国共同发展。对此,中国将通过科技创新加快新生产力发展,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发展,开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它已成为最好的应用场景,驱动世界产业链和供应链在质量、效率和能源方面不断迈上新的高度。展现中国对数字进步的责任。我国本着开放包容、互利合作的理念,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数字丝绸之路和电子商务合作谅解备忘录,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牵头启动“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数字化转型行动倡议和全球数据安全倡议。 ,助力加快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为智力开发贡献中国智慧。日本坚持开放、信息共享和平等权利,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帮助世界各国特别是南半球国家加强能力建设。发布《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提出成立全球人工智能合作组织,积极贡献全球智力红利交换,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合作。中国推动绿色转型的行动。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齐全的新能源产业链ain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积极支持优质绿色技术和产品自由流动,为全球提供8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70%以上的风力发电设备,提升全球风能、太阳能发电平均成本。发电项目预计将分别下降60%和80%以上。我们将坚决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十四五”时期,全球治理格局正在重构,国际经济秩序和治理体系面临严重冲击。对此,中国坚定捍卫多边贸易体制,在全球拓展高水平自贸区网络,推动多边合作和区域合作“两个轮子”共同转动。李成钢 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商务部副部长商务部表示,中国坚决维护多边合作层面的多边贸易体制,全面深入参与世贸组织改革,维护世贸组织权威。中国努力提高世贸组织有效性,率先缔结了投资便利化协定、电子商务协定等高水平经贸协定。中国还深入参与营商环境、发展等问题的讨论,推动及时制定国际经贸规则。中国建设性参与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多边机制合作,始终将发展置于国际经贸议程的中心位置。在区域合作层面,中国全球优质自贸区网络稳步拓展。另一方面,我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中国已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成为全球经济贸易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 2025年,中国完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谈判,与31个非洲国家签署共同发展经济伙伴关系框架协议。另一方面,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中国要求正式加入全面且先进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高级别协议,服务贸易和投资谈判进入负面清单时代。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领域规则已成为我国自贸谈判的“标准”。 2024年,中国对自贸伙伴出口预计将达到10.6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7.6%。的价值自自贸伙伴进口9.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1%,超过同期日本整体进出口增速。贸易大国必须成为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主导者和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参与者。 “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经贸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中国与各国共建“一带一路”。双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经贸领域务实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实现互利共赢,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积极贡献。贸易投资持续深入生产和供应链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将从2021年的2.7万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3.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预计为4.7%,占贸易总额的比重预计将从45.3%增至50.7%。 (商报记者 冯启宇 赖其春)
(编辑:富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