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大的资本激活发出了三个主要信号。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苏向高 据央行近期公布的数据,截至10月末,广义货币余额(M2)同比增长8.2%,狭义货币余额(M1)同比增长6.2%。一直备受市场关注的M2与M1同比增速差异(市场也称“M2-M1剪刀差”)为2%,较去年底的8.7%大幅缩小。这一变化发出了一个重要的经济信号。在我国,M1目前包括货币(M0)、企业和个人活期存款以及非银行支付主体的客户准备金,反映真实购买力。 M2包括M1、企业和个人定期存款以及其他存款,不仅反映实际购买力也包括潜在购买力。两者增速差距的缩小,意味着更多的资本正在从“下沉”状态转向“流动”状态,资本激活程度不断加大。这些变化往往先于宏观经济趋势,是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考虑到当前的宏观经济背景,作者认为更大的资金激活会发出三个主要信号。首先,有望改善资本结构,提高经济管理效率。看经济走势,首先要考虑钱是不是很多,最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有钱过日子。近年来,在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下,M2增速远超M1,影响经济管理效率。 “M2-M1剪刀差”收窄体现资本结构积极变化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加快。企业活期存款占M1的大部分,增速回升通常意味着企业生产经营、原材料采购、投资扩张等更加活跃,实体经济出现复苏迹象。反映消费者信心略有改善,居民金融结构进一步优化,为消费复苏奠定基础。此外,存款认为,提高黄金比例将有利于优化银行债务结构,增强授信能力,从而提高资本配置效率。提高资本盘活水平,有利于资本市场流动性的注入,也将带动居民房地产收入的增加。这些变化共同将促进资本加速流通,支撑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洛佩特。二是市场信心逐步恢复,市场主体行动更加积极。信心是影响宏观经济走势的重要变量,其变化往往首先体现在资本行为上。 “M2-M1剪刀差”的收窄是市场信心恢复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企业预期有所改善,并逐渐从强调“保障现金流”转向强调业务扩张和产能配置。资金从定期存款向活期存款的转移,明显体现了公司从“保守保护”向“激进经营”的转变。另一方面,随着稳就业政策效果和服务业持续复苏,居民风险偏好回升,消费信心增强,资金流动性增加。从长远来看,信心的恢复将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渐进过程,但剪刀的转动表明部分市场人士对经济前景持观望态度。形势正在向好,积极因素正在积聚。三是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提升,支持实体经济更加精准有力。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流动性注入的规模,还取决于传导的效率,即资金能否顺利流向实体经济中的有效需求主体。今年以来,我们央行运用多种工具,相对宽松了社会贷款条件。同时,不断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加强政策执行和沟通。 “M2-M1剪刀差”的缩小,有力地证明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变得更加流畅。进一步分析表明,平滑t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利于引导财政管理部门持续有效转化金融资源支持实体经济活动。这不仅将强化当前经济发展成果,还将扩大后续宏观调控的范围。随着政策传导机制不断优化,稳增长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有望更加明显。 “M2-M1剪刀差”需要看到,“缩小”在释放积极信号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企业投资胃口仍需加强,居民消费胃口仍需进一步增加。剪刀差的持续改善仍取决于后续政策的持续发力和经济基本面的扎实走强。金融结构持续优化,资本流动加快,市场增长信心不断增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有望继续夯实,逐步回归潜在增速。当前剪刀差的积极变化是这一过程的起点。
(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