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产业正在进入一个同时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率的新阶段。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本报北京10月20日报道(记者于景贤)近日,记者在全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成果展览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国在棉花生物育种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我们成功培育和推广了高产、优质、抗逆、适合机械采摘的棉花新品种,为我国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在农业生物改良重大工程的支持下,国家种业公司和科研院所共同开展科学攻关,利用现代育种技术通过分子标记选择、基因组装等技术,以“高产、优质、抗病、适作”为重点,培育出“金棉2号”、“金棉2号”等综合性状优良的棉花新品种30多个。 “11号烧结棉。”随着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棉花产业正进入产量、品质、效益同步提升的新阶段。这些品种在纤维长度和强度等关键质量指标上表现出优越的性能。它还具有良好的抗病性、抗逆性、集中团聚性和适宜机械收获等重要特性。配比基础资源,提高棉花产业竞争力。三年来,国家棉花生物育种工程提高了棉花育种整体水平。全国棉花单产单位面积增加了9%,从项目开始前的132.8公斤增加到去年的144.8公斤。良种使用发挥重要作用,良种比例提高5%以上,达到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