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如何培养优秀工匠?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基础阅读 陕西省现有职业学校268所,在校学生80万人。每个县至少有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每个市至少有一所高等职业学校。我们培养懂技术、能应对困难挑战的合格工匠,以及经验丰富、技能过硬的农业专家和工程师。陕西省多措并举,搭建学生学以致用的成长阶梯。从渭北高原到金巴山脉,从工厂到数字云,不少学子为国家贡献了一技之长,成为陕西职业教育的闪亮名片。发射,起飞!每次中国航天触及天空,何小虎都感到自豪。毕业后何小虎先生于2010年毕业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升格为陕西工业职业大学),后加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该公司曾接到订单,为某型液体火箭发动机制造关键零部件,精度要求极高。但当时的批准率仅为20%,这对交付时间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何小虎先生创新技术方法,将合格率提高到100%,每年节省数百万元。 15年来,何小虎和他的团队参与了重要的航天任务、科莫载人航天项目和探月项目。曾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年度电力工匠等荣誉称号。陕西职业技术大学见证培养了学生的成长和成功,也是陕西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典型范例。从各行业情况看,陕西职业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从职校生到工匠大师,越来越多的职校毕业生正在传承精湛技艺,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这将如何完成?竞争性教育、实践课程的充分结合以及多元化劳动力的发展。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航空材料精密成型技术专业的学生张子恒来说,这次比赛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光明。荣获世界职业大学技能大赛新材料智能生产与检测大赛金奖、国家等离子体技术创新公司“本科生组”金奖大学生竞赛。现为中国工程物理学会会员。 “参加比赛帮助我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真正的实践技能。”张子恒表示,大赛的高标准要求他提前了解行业的技术细节和需求。张子恒的成长离不开支持学校“实践能力与课程能力紧密结合”的方针。为了备战2024年世界Escu技能大赛,学校不仅提供了24小时的培训中心,还配备了“学校和企业的双导师”。在日常教学中,学校比对新材料智能生产和检测能力标准,将增材制造模型设计、无损检测等技术融入到《增材制造工艺》等课程中。为学生搭建学以致用的成长阶梯。为以赛促学、以赛育人,陕西省建立了覆盖省市三级、全体师生的技能竞赛机制。通过开展“中专、工学院市级竞赛”,各专业均组织专业技能竞赛。 2025年世界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陕西队获得金牌28枚、银牌44枚、铜牌95枚,创陕西历史最好成绩。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陕西省今年新增两所职业学校,实施一流人才培养计划。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陕西省职业学院获奖职业高中生高职院校按照有关规定免试技能大赛。陕西省教育局局长王书胜表示:“构建‘中等职业学校·高职—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聚焦职业教育学生成长和多种晋升路径。” “一所学校,一种产品”。确立了独特地位,精准服务重点行业。杨凌示范区的马家地村,有一个雅致的小院,俯瞰田野,一览美景。这位“画家”就是杨凌职业技术大学(2025年升格为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毕业生李松。 2019年,李松受命策划马家地村旅游项目。它的设计保留了风景如画的景色传承关中民居的辐射,融入现代文化旅游的舒适理念。他们把一座老农场改造成白墙灰瓦的绝美民宿,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吃到“共“旅”措施。杨凌示范区是国家高新技术农业产业示范区。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以强农为己任,聚焦关中平原小麦农业和关中特色林业养殖业。 金巴山脉。振兴研究院成立了陕西省职业教育农村研究院和昭宇旱地作物(小麦)改良工程中心。通过技术服务、基层示范、业务推广等模式,为农村全面振兴做出贡献,培养农业技术人才。陕西省是重要的基地之一或者新能源汽车制造。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多家汽车企业合作,在西安泾河工业园区成立新能源汽车产业教育联盟。引入“第一年巩固基本概念、第二年工学交替、第三年面授培训”的教育模式,满足生产制造、样机测试、维修服务等重要职业的需求,将教学过程与产业发展有效衔接。陕西省现有职业学校268所,在校生80万人,形成每个县至少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每个市至少一所高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布局。全州技工学校有专业点3033个,涵盖19大类509个专业。每个听众都有独特的位置服务地方经济和重点产业。 “一校一品”已成为陕西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标志。产教融合满足企业需求,动态调整培养计划。在生产现场,年轻的工程师正在查看控制面板。因此,操作键的操作灵活。一段时间后,高精度火箭发动机燃料箱的旋转部分就形成了。这些受训的年轻人大多来自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校。 “如果没有西安职业学院人才的支持,技术瓶颈就很难突破。”西安防灾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孟耀表示,2017年以来,团队成员中约80%的公司主要技术人员来自西安职业学院。 “他们不仅能够熟练操控高端装备,而且拥有据统计,西安职业学院每年向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输送700多名“蓝天工匠”,懂技术、能攻克难题的年轻人,支撑着当地航空事业的进步。 人才和技术源自西安职业学院对企业需求的精准把握。西安职业学院航空制造工程学院院长冯川表示,学校紧扣企业生产实际,将旋压技术、数控编程等技术标准和生产实例纳入课程体系。公司还聘请公司工程师作为实践导师,让学员上手我们毕业前接触高端设备,加入公司后直接参与重大项目。需要1800多个岗位的企业超过0家,培训计划动态调整。学校还与企业联合成立“高端航空制造与教育联合体”,联合开设订单班,共建实训基地。近年来,为推动更深更强的产教融合,陕西省出台了深化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改革的“三查清单”。等,推动陕西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陕西职业学校新设专业207个,重点发展陕北能源化工、关中中部高端装备制造、陕南环保健康产业等。他们与联合国合作高校、工业企业、科研机构共建创新成果245项。与区域产业集群相适应的专业集群推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