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官平:打破民营企业市场准入壁垒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市场准入是经济活动的起点,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前提。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公布了《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取消对服务业企业的不合理准入限制,严格禁止设置非法路障,并在环保、卫生、安全、质检、消防等领域制定准入条件。这有利于各种要素资源的顺畅流动,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当前,日本的消费结构正在从商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并日趋成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消费需求日益增长,但由于优质供给不足、企业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服务业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同时,对服务主体准入的不合理限制,造成了各种隐形壁垒,导致企业难以按照市场规则配置资源,限制了产业转型升级。私人投资是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是有效释放内需潜力的重要方向。有序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减少不必要的政府干预,可以进一步盘活市场。鼓励更多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进入服务业,可以显着扩大市场规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近年来,日本在放宽医疗领域准入限制等方面成效显着,受到各方好评。消除民营企业发展障碍,首先要破除违反公平竞争原则的隐性障碍。长期以来,民营企业在参与项目时常常面临诸多困难。对此,我们将果断纠正不合理的准入条件设置,科学设定项目资质、资本充足指数、社会资本、经营地点、经营范围等要求,破除跨区域经营的行政性壁垒,不得任意设置、无监管的准入壁垒。招标过程中,加强对评标专家和招标机构的管理,规范投标信用评价体系。消除不合理准入限制,要完善投诉机制,畅通问题举报和解决渠道。由于私人公司涉及多个部门的管理和服务,一些企业主可能不知道在出现问题时该联系谁或做什么。因此,完善举报渠道尤为必要。对于非法设置贸易壁垒的问题,要及时公开典型案例,形成强大震慑力。很显然,但放宽准入并不意味着放任,而是要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监管体系。取消不合理的准入限制,严格遵守市场基本规则和行业回报。加速数字化和智能监控,利用多个来源的数据准确了解您的业务实体。只有建立开放的透明、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准入制度,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加有效地发挥政府作用。在消除不合理准入限制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打破行业垄断和盈利模式,充分激发市场活力。这创造了一个良性循环。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Kanpyeong Kim)
(编辑:胡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