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加快突破重大核心技术 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制造”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工信部:加快突破重大核心技术 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制造”
2025 年 11 月 4 日 07:17 来源:Diario de Valores
本报报道(记者郭继川)11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微信报在《党的建设》杂志2025年第11期刊登了党组书记、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署名的文章《人工智能加快新型工业化》。李乐成介绍,日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综合实力强大。克拉克排名世界第一。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工信科技预计,到2024年,我国核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突破9000亿元,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将超过5000家,国内人工智能专业化企业和新型“小巨人”企业将超过400家,人工智能新型工业化将深入实施。对于下一阶段发展,李乐成提出“努力谱写人工智能驱动的新型工业化新篇章”。具体有六个方面:加快突破重大核心技术、全面实施“人工智能+制造”、培育人工智能优势企业、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强化安全治理保障、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关于加快重大核心技术突破李乐成表示,要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领先、取得优势,需要深度融合“扎根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核心基础。加强算力供给,综合利用现有支撑渠道,加快高端芯片、高速互连等技术进步,推动构建智能芯片软硬件共开发生态系统。打造算力互联平台,完善算力协同调度。攻击算法模型,完善语言、视觉、多模态等底层算法研究,推进类脑智能、世界模型等前沿技术。发展工业领域大型模型,推动大小模型联合创新。打造大型示范性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优质服务先进的模型和配套工具服务。推动“模块共振”,引导人工智能模型与优质数据集共同创新和深度融合,建立“数据共享、模型优化、应用孵化、安全保障”的融合机制。对于全面实施“人工智能+制造”,李乐成提出,制造业是强国强国之本,是人工智能应用的主战场。完善政策体系,调研印发“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意见,落实重点行业、关键环节、重点领域智能化改造任务,发布制造企业人工智能应用实施指南。加快重点行业智能化改造,制定重点行业智能化改造指南制造业,定期开展赋能“细节之旅”活动,搭建线上线下供需对接平台,加快行业标杆解决方案和经验推广应用。推动制造全流程智能化升级,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生产制造核心环节,拓展智能辅助设计、虚拟仿真、故障预警等应用场景,全面转变创新范式。生产方法和管理模式。加快智能产品团队迭代创新,以人工智能推动手机、电脑等消费终端升级,加快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新一代智能终端研发应用,推动大模型与网络紧密融合-互联智能新能源汽车和数控机床。加速代理设计、开发、测试和部署,并探索协作式多代理生态系统。对于培育人工智能优势企业,李乐成强调,企业是经济运行的基本细胞,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和加强应用的主力军。这是促进环境驱动型企业、加大人工智能领域创新投资的重要举措。发展一批面临重大科技挑战、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环保型企业。支持中小企业逐步发展,加强对中小企业算力、数据、场景等的支持,培育新的“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制造业中更专注于人工智能的公司。加强应用服务商赋能,鼓励企业集聚工具、技术、平台等资源,培育优质服务商,连接科技供给和场景需求,打造标准化行业赋能解决方案,提供模型调优、数据治理、安全保障等服务。对于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李乐成明确,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早期投资、小规模长期投资和硬技术投资。引导产业集聚,建设人工智能领域国家高质量制造业创新中心,强化供给能力关键共性技术之城。引导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试验区汇聚优质企业,打造产业特色和优势明显的创新应用山区。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和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势,支持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创新和协调发展。
(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