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发文推动新能源综合发展。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记者 杜萌萌 11月1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能源综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统筹融合发展将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式。新能源可靠替代水平将大幅提升,市场竞争力将大幅提升。这将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安全可靠的绿色能源保障。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两项历史性成就。2025年9月,已装机的风电全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7.08亿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46%。今年前三季度,风电、太阳能发电总量达到1.73万亿千瓦时,折合1.73万亿。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新能源规模不断扩大、电力占比不断提高,新能源发展面临系统消纳压力加大、要素保障难度加大等挑战,亟待实现“个体经营”的新能源开发建设运营模式转型。走向一体化发展。加大新能源发展自主权,增强新能源市场竞争力,打造新能源发展改良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院介绍,近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国家新能源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个体进步、分散部署”的特点,有效扩大了低普及率阶段的产业“蛋糕”,但同时也呈现出供电网络不足等特点。例如,截至2025年9月底,我国分布式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1亿千瓦,增长了6倍多。截至2020年底,分布式太阳能发电的爆发式增长正在对传统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产生重大影响。从内容来看,《东方意见》针对解决未来问题提出了涉及“综合发展”四个方面的14项具体措施:加快新能源多方位综合发展、坚定不移推进合作发展。新能源多元产业发展,积极推进非电新能源多元化发展,强化组织保障。二是加快新能源产业链“绿色制造”,提高新能源装备制造绿色能源应用水平和空间整合效率,实现多元能源互补,支持建设高度自给自足的低碳零碳园区。二是统筹传统和新能源产业优化提升,利用新能源引导关键生产力优化和基础设施设计,引导传统产业在生产过程中更多使用新能源电力。优化、科学配置储能,设计绿色产品,创造符合新能源特点的新能源。工业能源利用系统类型。三、积极主动推动新能源新兴产业融合共进发展,推动新能源基地和算力设施合作规划,推动电力和算力双网融合运营,推动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协同布局和集群发展。 “总体而言,《指导意见》通过‘横向一体化’(多品种能源互补)、‘上下一体化’(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前向后向一体化’(生产消费合作)三个方面,推动新能源发展从孤立分散的发展模式走向系统化发展。”新的发展范式将打破全球能源发展的框架。它将消除“打破能源子系统、新能源与产业、新能源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传统壁垒,构建更大规模的动态平衡系统,从‘局部最优’走向‘系统最优’。”国家能源局官员表示,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帮助地方积极有序实施新能源一体化项目建设,并从优化投资、开发、项目管理等方面给予支持。此外,国家能源局将继续优化和完善能源供给和市场交易。建立认证机制,促进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